7月25日,在贵阳举行的中国科协“领航计划”青年科技人才国情研修活动座谈会上,中国通服贵州分公司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徐昊系统剖析了贵州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既展示“硬实力”也直面瓶颈问题。
徐昊介绍,近年来,数字经济已成为贵州强劲引擎,形成“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大主导产业。云服务跃居首位产业,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领域进入快车道。同时,贵州以贵阳贵安为核心打造超算与智算聚集区,实现从“以存为主”向“智算优先、算存一体”的战略转型。
依托贵州多年深入大数据战略行动积累,目前贵州已构建完善的AI政策体系。最新出台的《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开放场景、赋能产业、培育生态”发展思路,目标到2027年实现算力规模211FLOPS,打造50个以上高质量数据集,在12个以上行业落地大模型应用,推动产业规模达到350亿元。
面对成绩,徐昊同时坦言当前面临核心挑战。产业场景与AI技术适配不足,高质量行业数据集稀缺,尤其是气象、交通等专业领域标注人才匮乏,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
徐昊认为,贵州需强化算力底座,加快国家AI训练场建设;筑牢数据底座,推动可信数据空间与数模算一体模式;构建安全底座,探索数据安全新机制。同时聚焦酱酒智能制造、智慧旅游(如“黄小西”旅游大模型)、安监三大领域深化技术融合,推广昇腾国产化平台降低企业成本,让贵州AI产业在新赛道中奋力突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