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精神,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10月22日至28日,花溪区科协组织贵阳市第二十五中、花溪第二小学、贵州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贵阳市花溪第一小学万科校区、贵阳市花溪区第一实验学校等学校到贵州大学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展科普研学活动。

本次活动,区科协对接贵州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以“感悟大学精神、触摸前沿科技”为研学主题,涵盖了贵州大学校史馆、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古生物与古环境全省重点实验室等核心参观点。

活动现场,同学们走进贵州大学校史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透过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厚重的实物,了解了贵州大学砥砺前行的办学历程,深刻感受到一代代贵大人扎根贵州、服务社会的家国情怀与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一位学生家长说:“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了解大学历史,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一次科学精神的代际传递。”

在“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二十五中的同学们被眼前精密的仪器和神秘的化学试剂所吸引。科研人员向大家介绍了传统农药的弊端与现代绿色农药研发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病原菌、了解植物自身的防御机制,同学们明白了“绿色”的含义不仅是环保,更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深切关怀,激发了他们对现代农业科技和生命科学的浓厚兴趣。

在“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关于人工智能、云计算的演示,让抽象的大数据概念变得直观。元宇宙AR交互场景里,大家通过手势识别与虚拟元素互动,激发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趣;“小法”机器人能精准回答法律问题、分析案例,让同学们了解AI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实验室的专家通过智慧城市、疫情防控等贴近生活的案例,揭示了大数据技术如何深刻改变我们的世界。

在古生物实验室,专家从“牛蹄塘生物群”、“凯里生物群”、“关岭生物群”、著名化石群的三叶虫、海百合、海生爬行动物等珍贵标本,给同学们讲解着地球的古老记忆。同学们认识了来自贵州独特山地环境的珍稀植物,以及科学家如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保护这些“植物大熊猫”;形态各异的化石标本,瞬间将大家的思绪带到了亿万年前,对生命的演化与环境的变迁有了最直观的认识。

此次走进贵州大学实验室活动,既通过让孩子们零距离接触前沿科研设备和顶尖科学家,激发了科学热情;也整合高校资源、科协优势与中小学需求,构建“高效支持、科协搭台中小学受益”的协同育人新格局;还营造了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在全区进一步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花溪区科协将总结本次活动经验,持续深化与贵州大学等驻区高校的合作,推动此类科普研学活动常态化、系列化、课程化,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贡献更大力量。(刘敏 审核:牟利 王洪斌)
花溪区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徐佳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