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创新 > 先进典型
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 提升科技摄影服务能力
——贵州省科技摄影协会
来源: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 作者: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
字号:

贵州省科技摄影协会成立于1987年,是由科技摄影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的老、中、青科技摄影工作者,与科技摄影相关的人士和相关单位、团体自愿组成的专业性、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现有会员200余人。协会不断在改革创新中围绕四个服务方向,寻找服务社会新的切入点,积极推进科技摄影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坚持开放协作,与相关单位、部门、协会联合形成共同体,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做实事;结合协会实际,整合人才、装备、技术资源等,与政府部门强强联合,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深入开展各项工作。曾获贵州省科协2022年度三星级学会称号。

一、坚持党建强会,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

坚持“党建强会”,将党建活动贯穿于各项业务中。如2021年开展“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党建强会”主题实践活动,与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联合举办“学党史·感党恩”专题讲座,交流本协会发展史;与贵州洞穴协会支部联合组织党员、科技工作者重走“长征路”,到遵义娄山关战斗遗址参观及拍摄;参观贵阳市省工委旧址《中共贵州省工委斗争纪略展》,对党员、会员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2023年完成省科协“行摄行动队”阵地建设暨“行摄乌江百里画廊”活动项目,组织党员参观和拍摄金沙县钱壮飞烈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壮飞大桥,重温入党誓词,增强了协会党员、会员的党性和凝聚力。创建贵州省科技摄影金沙县化觉前顺村摄影创作基地,将走基层用影像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协会常态化的服务活动,在众望新闻、民族头条等新媒体宣传报道,提高了金沙县化觉前顺村及乌江百里画廊的知名度,引来多方游客,为百里乌江画廊文旅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助力。

2023年9月,省科技摄影金沙县化觉前顺村摄影创作基地挂牌仪式。

二、加强能力建设,以科技摄影发力宣传贵州

2021年以来,建立洞穴、花卉、生态水利等摄影专业团队。用好摄影人才技术优势资源,宣传报道各类活动,涉及新闻、文旅、生态、人文、民俗、花卉、历史、非遗、水利、地质、洞穴、微距、昆虫、鸟类、水下摄影、公路桥梁、企业、产品等多方面。在今日头条、众望新闻、中新网、百度、网易、贵州民族头条、电视媒体等平台及精彩黔像、行摄贵州等自媒体发稿量达数百条。通过影像传播积极地为社会服务,宣传贵州乡村振兴、民族发展、社会生态文明、民生民俗、文旅资源等,提高了贵州相关方面的知名度。

三、服务社会,致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一)举办《科普大讲堂》系列活动。与省科技馆联合举办《科普大讲堂》系列活动,如2020年“科技摄影与创作”专题讲座,2022年“生态微距摄影”培训会,2023年“贵州自然生态下非遗影像的表达”专题讲座等。主要围绕生态及微距生态摄影、非遗科普等普及摄影知识,更好地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2022年6月,省科技摄影协与贵州科技馆联合举办《科普大讲堂》-“生态微距摄影”培训会

(二)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行动。与贵州省洞穴协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会联合举办第52个“世界地球日”暨“国际洞穴与岩溶年2021”科普研学与专题创作活动,绥阳县风华小学200余名学生及十二背后旅游风景区十多名员工参加活动。通过洞穴专家、地质专家讲解生动有趣的洞穴生成及变化的科普知识,令学生们大开眼界,并对洞穴探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增强了爱护地球和环境的意识。2023年在水利水电技术职业学院建立“秦刚大师摄影工作室”并开展摄影技术指导、培训等;2023年“科技工作者日”期间与省气象学会联合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气象科普夏令营暨气象科技摄影研讨活动,依托湄潭武汉头等测候所陈列馆科学家事迹宣传“弘扬科学家精神”。

2023年在水利水电技术职业学院建立“秦刚大师摄影工作室”

(三)承办摄影展服务社会。2021年与省老科协书画研究会联合承办省科协“全省科技工作者庆祝建党百年百幅书画摄影展”,新浪、天眼新闻、贵州电视台“百姓关注等多家媒体报道;该展览被纳入省科协及所属协会的“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参观人数近千人次。

(四)用影像图说普及科学知识。2020年陈正军等4人参与由贵州大学和省林业厅、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贵州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宽阔水保护区蝴蝶类资源调查”专题科研项目,负责野外拍摄蝴蝶生态影像资料。出版的《宽阔水蝴蝶》一书,为贵州省蝴蝶昆虫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监测、环境监测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广大青少年认识和了解蝴蝶提供了帮助。2023年《宽阔水蝴蝶》获第二十八届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评选二等奖;罗五昌的《小蜡、女贞——冬季鸟儿的热闹食堂》在中国环境APP登载;秦刚的《首次现身贵州!摄影爱好者在荔波拍到三尾灰蝶》在各媒体传播;李光荣出版《图说花溪非遗》。

四、科技摄影服务产业与经济融合发展

2020年承接省水利厅《江河颂—乌江之变》大型摄影采风创作活动,用视频、图片摄像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省最大的江河一乌江流域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全面推行五级河长制、骨干水源工程、民生水利、水利扶贫、水利改革、水利景区、水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2022年承接省水利厅“沿着江河看中国·见证生态赤水河”影像采集任务,以影像记录贵州在赤水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治理方面的巨大变化、重大成果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2022年10月,“沿着江河看中国·见证生态赤水河”影像采集行动主题党日活动。

五、推进贵州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2年,协会周元杰带领的水下摄影团队举办云观《洞·境》展览,展出了历时9年多拍摄的洞穴探穴照片、贵州神秘的地下洞穴风景数字影像等,让科技摄影影像为文旅产业发展服务,大力促进贵州文旅发展;参与省图书馆《图书文化助乡村调研》拍摄,完成千余幅图片拍摄,协助图书馆完成公共服务助推文旅融合项目报告;与贵州科学院省植物园联合启动“科技摄影助力贵州省玫瑰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以图说的形式直观展示贵州省植物园月季产业发展科技成果,为贵州月季产业保存种质资源资料、为有关科技工作者和民众识别月季(玫瑰)品种提供参考。2023年,宣传“永温镇第一届书画·摄影·文学采风活动”,组织“开阳开秧门活动”宣传贵阳市开阳县传统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省科技摄影协会与省植物园玫瑰创新团队在惠水月季(玫瑰)种苗基地开展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 版权保护

主办单位: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宣传文化部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遵义路268号 邮编:550002 电话:0851-85832225

电子邮箱:gzkx2020@126.com 黔ICP备2020009546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0715号